編者按:蛇年新春將至,闔家團圓的氛圍彌漫在大街小巷?!岸耪麴z頭,三十晚上熬一宿”“初一的餃子,初二的面”……當我們沉浸在春節(jié)的喜慶中,那些朗朗上口的諺語,簡單卻富有韻律,濃縮著特定的年俗活動。大眾日報·大眾新聞客戶端推出“諺語里的年俗”全媒專欄,在熟悉的諺語中,深入挖掘諺語背后的年俗淵源,感受先輩們對生活的理解與對新年的祈愿,重新認識歷久彌新的年俗傳統(tǒng)。
在濰坊市寒亭區(qū)西楊家埠村的和興永畫店,色彩鮮艷的“灶王年畫”喜氣洋洋,由此衍生出的系列文創(chuàng)產(chǎn)品,贏得不少年輕人的青睞。
諺語說“大年初四不出戶,灶神好往家里駐”,正月初四的年俗是“接灶神”。灶神又叫灶王、灶君、灶王爺,是負責飲食之神。按照傳統(tǒng)說法,灶神在臘月二十三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人間善惡,而正月初四則是他返回人間的日子。“不出戶”是因為這天有灶王爺點查戶口之說,過去,家家戶戶要守在家里,備好祭牲、糕果、香燭等物,敞開大門和窗戶,迎接灶神回家。
在飲食方面,正月初四山東人要“吃折籮”。“籮”是指盛菜的容器,“折籮”是過年酒席結(jié)束后的剩菜,“吃折籮”就是把大年三十以來的剩菜剩飯做成大鍋菜,裝進一家人的肚中,表示圓圓滿滿。民俗學者、天津大學教授馬知遙表示:“中國人在過年時制作的美味佳肴特別豐盛,吃折籮其實是節(jié)約糧食、勤儉持家的表現(xiàn),民間想要通過這種習俗來教育子孫,養(yǎng)成勤儉節(jié)約的中華美德?!?/p>
正月初四還是全家總動員大掃除的日子。按照舊俗,許多地方從初一到初三都不打掃屋子,也不扔垃圾,直到正月初四才集中進行清理并扔垃圾,這一習慣俗稱“扔窮神”,寓意新的一年財源滾滾。
(□大眾新聞記者 張九龍)
來源:大眾新聞·大眾日報
編輯:劉曉哲
一審:劉曉哲 二審:李婕寧 三審:李中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