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:
2025乙巳蛇年新春,非遺年韻,有滋有味。
在山東,“黃河大集”“運河大集”“海洋大集”的市集上,煙火氣升騰、文化味氤氳。來山東,以“趕集”的方式邂逅山東年味,感受非遺中國年的魅力。
這是一份來自好客山東的邀約,與你一起,集“遇”山東年,集齊新春福,共慶春節(jié),共祝生活。
新春已至,神州同慶。
2025年,乙巳蛇年,正值成功申遺后的首個“非遺版”春節(jié)。
作為全國第一個以立法形式開展“非物質文化遺產月”活動的省份,山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達186項,位居全國第二位,省、市級項目燦若星辰。
非遺中國年,非遺魅力多彩綻放。作為非遺大省的山東,在這場文化盛宴中很有“存在感”。
在山東,非遺年韻何處覓尋?逛逛山東的市集,不失為一個極佳選擇。
當黃河、運河、海洋遇上“大集”,山東大集正以其獨特的地理特色和文化內涵,將非遺年韻展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在青島的海洋大集上,海風勁吹,帶來咸鮮的氣息。漁民們用傳統(tǒng)的方式制作著各種海味年貨,如腌制海魚、曬制海帶等,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,實則蘊含著深厚的海洋文化。它們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,也是漁民們對大海的敬畏與感恩,包含著滿滿的生活智慧。
沿著黃河遇到海。然而,當我們一路向西、逆流而上,則會遇到一個個黃河大集。置身其中,我們仿佛穿越時空的隧道。在這里,黃河泥塑以其粗獷豪放的風格,展現(xiàn)著黃河流域人民生活之堅韌與豪情,以及他們對腳下這一抔黃土深沉的愛;方寸間巧手“舞動”,非遺剪紙則以細膩入微的手上技藝,訴說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;而作為孩童玩伴的布老虎,更是寄托了長輩們對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期望。
運河大集則是以其獨特的商業(yè)氛圍和多元文化交融而著稱。來自四面八方的商賈云集于此,帶來了各地的特色年貨和文創(chuàng)產品。在這里,我們可以品嘗到地道的德州扒雞、聊城呱嗒、托板豆腐等美食,也可以欣賞到精美的魯錦、木版年畫、東昌葫蘆等工藝品,感受山東運河文化的獨特魅力。
老話說,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人。在山東,海洋澎湃,黃河奔騰,運河流淌,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,這一方方“水土”既成了地域紐帶,也成了情感紐帶,連接起一個個人間煙火市集。
從海洋到黃河,再到運河,一個個山東大集既是市井生活的博物館,也是非遺瑰寶的展覽館,承載著所在區(qū)域人們的獨有文化記憶和資源稟賦。
從這個意義上來說,覓尋非遺年韻,還非得趕一趕山東大集不可。
在山東大集上,非遺絕非“孤芳自賞”,而是與年貨、文創(chuàng)、消費緊密相連,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,成為春節(jié)慶祝的重要組成部分,共同構成了獨特的山東年味和非遺韻味。
“運河文化嘉年華”“非遺文創(chuàng)市集”“非遺美食體驗”,在山東大集上,你可以親手制作一個泥塑、剪一張窗花、畫一幅年畫;你也可以與家人朋友一起品嘗非遺美食、挑選年貨,享受團圓的喜悅。也正是在這種沉浸式的參與和互動中,非遺的生命力得以延續(xù)、傳承。
慶祝春節(jié),也是慶祝生活。
在緊張的、快節(jié)奏的生活中慢下來,來山東過個年,邁上不急不躁的步子,逛逛山東的集,在集上更直觀地感受山東,感受非遺魅力,感受年味,感受生活本身。
策劃:王靜 李士環(huán)
評論員:徐坤杰
來源:海報新聞
編輯:李婕寧
一審:李婕寧 二審:張永超 三審:王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