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19日上午,2024年度人民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四川省古藺縣舉行,共頒出長篇小說致敬獎、長篇小說獎、中篇小說獎、短篇小說獎、散文獎、詩歌獎、非虛構作品獎、特殊文體獎等獎項。獲獎作家作品及部分頒獎詞如下:
長篇致敬獎
柳青《在曠野里》
《在曠野里》,以明敏眼界和寬闊襟抱,不僅完備了柳青創(chuàng)作史,也為“十七年”文學填補了空白,更為新時代文學提供了極為重要且格外及時的思想和藝術參照。
長篇小說獎
劉醒龍《聽漏》
《聽漏》環(huán)扣相銜、情節(jié)豐饒,舒展自如地揉進了養(yǎng)分豐沛的專業(yè)知識,既巧且妙地將各種疑案拿捏得隱顯適當。古老文物出土鑒定的秘境與此在人間生活情態(tài)的奇景,虛實銜接,風影合體,六根復魅,萬法歸宗。
中篇小說獎
蔡崇達《命運慢跑團》
中篇小說《命運慢跑團》以子輩觀父輩,以父輩鑒子輩,借“慢跑”這一姿態(tài),處理了父與子、城與鄉(xiāng)、他人與自我等多重復雜關系,繪就一幅涵蓋家庭倫理、地方鄉(xiāng)俗、個體成長與社會聯(lián)結的多維現(xiàn)實圖譜。
陳集益《出燕郊》
燕郊,作為緊鄰北京卻不隸屬首都的所在,它的地理位置似乎注定了在此地生活的人們的某種宿命。山重水復的藝考之路,也是千難萬阻的進京之路。小說以類似紀實的手法,通過少年的視角,讓我們隨之膽戰(zhàn)心驚、精疲力竭,又最終松下一口氣。
短篇小說獎
林那北《春江水很暖》
《春江水很暖》以沉穩(wěn)的風格、嫻熟的技巧講述了一個層層反轉的故事,從看似俗套的猜測的破滅中逐漸揭示故事的真相,在人物對大漆的藝術堅守中折射人性的耀眼光輝,既彰顯出對女性命運的人文關懷,又表達了對當代社會“她力量”的堅定信心。
沈念《寤生》
沈念的《寤生》以頗有特色的語言構建了別具一格的水鄉(xiāng)漁村。歷史記載、志怪傳統(tǒng)、地方知識、人生經(jīng)驗等文化資源被充分調(diào)動和巧妙縫合,細碎的內(nèi)容得以連綴為清晰的描繪,并被注入充沛的隱喻和象征。
散文獎
姜明《八千年的凝視》
《八千年的凝視》以作者觀看成都《漢字中國——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》特展時的所見所聞為經(jīng),以散文家穿越歷史時空的所思所想為緯,編織出一幅漢字歷史的壯麗蜀錦。
吳志良《遇見》
《遇見》以中西文化在澳門的“遇見”為描述對象,同時也將中西文化在澳門的“大遇見”拆分為諸多“小遇見”,如湯顯祖與利瑪竇的邂逅、容閎與馬禮遜的神交。作者向我們展示了澳門作為中國與西方的相遇之地在數(shù)百年間的興衰、悲歡和榮辱。
詩歌獎
陳人杰《喜馬拉雅》
詩人以考古學家的筆觸,深入喜馬拉雅的歷史褶皺處進行剖解——從民族解放到民主改革,從“兩路”開鑿到扶貧攻堅,全詩以細致、厚重、實感的意象群,疊印出西藏從苦難到新生的歷史進程。
薄暮《冶鐵者》
組詩《冶鐵者》所書寫的,不僅是“鐵”所代表的工業(yè)文明進步的現(xiàn)場觀測,更是“鐵”這一核心意象的存在主義式拆解。從天外的隕鐵到煉鐵的焦炭,從鐵鍛的菜刀到廢棄的鋼材,詩中書寫了“鐵”的前世今生、歷史神話和生命延異。
非虛構作品獎
丁曉平《尋找蔣宗英》
《尋找蔣宗英》以志愿軍女戰(zhàn)士蔣宗英的五十多封戰(zhàn)場家書為史料基礎,以新中國史、蔣氏家族史和蔣宗英成長史為敘述坐標,文質兼美、生動鮮活地刻畫了志愿軍女戰(zhàn)士的成長歷程。
特殊文體獎
尹迪、吳巖、陳躍紅《云身》(劇本)
當硅基生命作為嶄新的“他者”參與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,碳基與硅基兩種生命形態(tài),又將如何“存在”和“共生”?編劇以靈動細膩的筆觸,對二者的關系及倫理,進行了一次坦誠、深入而又充滿藝術風度的探索。
新人獎
李琸(散文《我有一片戈壁》)
《我有一片戈壁》是一篇質樸自然同時飽含真情的美文。文章的題眼在“我”,在對黑毛風、戈壁灘、磕頭機、巡井路、梭梭叢、馕與野鼠等風物和細節(jié)的刻畫中,作者始終以“我”觀物,故物皆著“我”之色彩,戈壁采油工作的甘苦風霜躍然紙上。
陳小手(短篇小說《夜神的禮物》)
《夜神的禮物》于最平凡、最日常的都市生活中刻寫當代寓言。作者將目光聚焦于時下頗受關注的青年生育問題,通過一只“平安兔”的設計,在現(xiàn)實主義的描寫中,勾連起傳統(tǒng)習俗、生命倫理、宇宙哲思、幸福意義等一系列形而上的思索。
翻譯貢獻獎
莉亞娜
莉亞娜通過《人民文學》西班牙文版雜志《路燈》及多種譯作,向拉丁美洲展現(xiàn)了一個動態(tài)、立體、真實的中國,使文學成為中拉之間消除認知隔閡、激發(fā)文明共情的鑰匙。
特別獎
梁平
作為資深詩人和文學活動家,梁平始終置身于中國文學特別是詩歌寫作的現(xiàn)場。2024年刊于《人民文學》的組詩《龍泉驛》,是梁平近年來求新求變的代表作,在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之間尋找審美平衡,構建出疏朗大氣、獨具魅力的藝術空間。
傳播貢獻獎
董宇輝
2024年1月23日、2024年12月20日,董宇輝以直播間為舞臺,助力創(chuàng)刊七十五年的《人民文學》雜志積極融入現(xiàn)代傳播格局,以“尋親”之名,實現(xiàn)與廣大讀者的“雙向奔赴”。
據(jù)了解,人民文學獎于1986年首次頒發(fā),是國內(nèi)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文學獎項,每年頒發(fā)一次。
來源:光明日報
編輯:馮淑杰 王潔鈺 李麗雪
一審:姜健 李敬友
二審:孫瑞永
三審:王桂林